8月13-14日,第11号台风“杨柳”对我市造成一定风雨影响。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防台风工作部署,强化责任落实,提前科学应对,扎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全市未出现险情灾情,无因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迅速应对落实。1.及时启动响应。8月12日9时,同步市防指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并于16时45分提升至三级,13日12时提升至二级,14日7时结束响应。2.强化值班监测。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应急工作组根据应急工作预案分工上岗到位,密切监视台风发展态势和雨水工情,做好信息上传下达,有效应对突发情况。3.部署应对工作。多次开展会商研判,传达市委、市政府防台风会议精神,发布通知部署防御措施,要求密切关注台风未来发展态势,扎实做好防御工作。
二、科学调度水工程。1.动态精准逐库调度。每日组织专家会商研判,全市中型水库根据水情做出纳蓄能力分析,根据台风影响情况科学合理安排水库调度,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防洪与兴利相结合。根据降雨预报和实测雨量,按照50、100和150毫米3个降雨梯度,实行“一库一策”“一日一调”和“联合调度”制度,动态调度水库,既保水库防洪安全,又保蓄水供水安全。2.预泄腾库错峰纳洪。全市水利设施坚持前期干预、动态调度、全程管控,汀溪、莲花水库和抽水蓄能电站分多次组织动态化小流量预泄腾库,累计预泄1900万立方米,提前降低库水位,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洪峰。溪美、后辽等高水位运行的小型水库提前利用放水涵洞和预置虹吸管加大放水。3.加强上下游库闸联动。根据水库预泄情况、河道水位情况、海洋潮位情况,组织各水闸和入海河流挡潮闸根据潮水涨落及时启闭,保障河道行洪通畅、周边城区积涝快排入海。4.强化涉水安全管控。提醒属地政府做好涉水人员转移避险和安全管控,提前告警巡查、劝导下游人员及作业船只,确保人员安全,严防出现溺水亡人事故。
三、强化隐患排查。全市85座水库、30座水闸、4座电站和465公里河流堤防防汛“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全面开展关键部位巡查值守,不脱岗、不断岗,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隐患问题,不留漏洞死角。针对前期台风暴雨暴露出的问题,局领导带队分区开展再排查再整改。截至目前,共发现一般性问题12个,已完成整改8个,正在整改中4个,均已强化临时措施,应对台风降雨,保障安全度汛。针对高水位、位于风口的竹坝、汀溪等水库,强化力量检查迎水坡防浪抗冲刷情况。河道专管员加强巡查,8月上巡,安排河道专管员899人次巡河清障,清理河漂垃圾量880立方米,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四、突出风险管控。一是强化安全管控。全市14个在建水利工程落实安全度汛责任,落实防台风防暴雨措施,有序停工并转移人员394人,加强转移人员安全管控。下发防御台风提醒函,指导属地关停杏林湾、双龙潭、天竺山水利风景区3个水利风景区和58家农事休闲,做好人员劝返和游客疏散避险等工作。二是强化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严密监测山洪灾害风险,加强会商研判,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报告2期(市级1期、区级1期),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通知山洪灾害风险区域防汛责任人。三是强化险情灾情处置。提前清点抢险应急物资物料,调试设备设施,5支水利技术服务队、5支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队85人整装待命,一旦出现重大险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处理。
五、落实农业防灾。会同气象服务中心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1期,提出农业防灾减灾建议。组织5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各区现场了解临近成熟水稻种植情况,前往3家烘干点指导做好水稻抢收、抢烘准备工作;实地查看龙眼挂果情况,指导农户绑结果枝降低大风吹落风险,前往龙眼烘干户查看烘干设施设备准备情况,协调解决电线牵引等问题;深入7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指导养殖户加强隐患排查,及时对畜禽栏舍进行检修、加固,确保生产安全。台风过后,组织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各区现场了解水稻倒伏情况,协调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谷物烘干点抓紧开展抢收、抢烘工作。同时对接保险公司及时前往现场进行核实,做好理赔定损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69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完成早中稻机收约1.3万亩,安排5个谷物烘干点,启用15台烘干机、完成机烘1310吨。(市洪水预警报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