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20-12-01-2025-012 | 主题分类 | 议案提案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厦农函〔2025〕25号 |
生成日期: | 2025-04-28 | ||
标 题: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1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1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A类
市生态环境局:
《传承弘扬筼筜湖治理经验,探索厦金全域美丽海湾建设合作》(第2025501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筼筜湖综合治理经验,强化河湖长制,统筹推进全市河湖治理,以美丽河湖建设助力美丽海湾建设。史大林委员提出要传承弘扬筼筜湖治理经验,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多元路径探索厦金全域美丽海湾建设合作等建议,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结合河湖长制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提案办理答复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深化拓展“依法治湖”,高水平推进污染防治。2023年我市出台《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将全市河湖治理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并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开展河湖治理各项工作。如定期联动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对于实施违法排污、农业面源污染、河湖“四乱”等破坏河湖水环境质量行为的主体,依照条例法规严厉惩处,形成震慑;将3月30日定为“厦门市河湖长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河湖长制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提升我市河湖长制工作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二)深化拓展“截污处理”,大范围实施正本清源。防控污水直排入河湖,有效减少厦金海域陆源排海污染。一是推进生活污染防治。2024年,全市完成正本清源改造314.5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80.75%,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211.5万吨/日,总规模居全省第一。二是推进农业污染防治。2024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2%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三是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开展全市9条溪流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2024年,共整治完成430个不达标入河排污口。
(三)深化拓展“清淤筑岸”,全方位开展系统治理。以河湖长制平台为抓手,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做好内陆水系系统整治,为厦金海域长治久清奠定基础。一是加强水源地整治。落实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制度,完成坂头-石兜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有合同林地(1372亩)的清退工作和100亩无合同林地的签字确认。二是推进东西溪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制定《同安区东西溪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和《同安区东西溪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两化三单”》,市河长办常态化协调督促项目推进,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有效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2024年,国控西溪隘头潭断面水质为Ⅲ类,主要流域6个国省控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其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优质水(Ⅰ-Ⅱ类)达50%。三是推进工业污染防治。2024年,全市检查涉水企业1507家次,责令整改53家次,行政处罚39家次,罚款303.87万元,有效遏制工业污水违规排放现象。
(四)深化拓展“搞活水体”,全链条加强生态修复。一是推进河湖生态补水。针对我市流域面积小、生态流量不足、枯水期几乎断流的特点,围绕“让水清起来、让水动起来、把水留下来”理念,按照“再生水厂尾水为主、水库水为辅、外调水为补充、水源连通工程作为应急”的思路,统筹编制印发《厦门市九条溪流生态补水工程规划》,利用污水处理厂提标治理后的尾水和水库余水对河湖进行生态补水,目前,全市共建成19个生态补水项目,累计投资10.48亿元,补水量达1.59亿吨/年,有效加强河湖水生态修复、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如埭头溪黑臭水体得已彻底消除、怀远湖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二是推进河湖生态治理。全面开展河道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全市79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河道总长244.3公里,累计总投资额5.76亿元,打造如莲溪亲水平台、隘头潭生态湿地等河道水系景观,让群众休闲有了好去处。
(五)深化拓展“美化环境”,多元化拓展“两山”转化。一是落实河湖保洁养护工作。出台《厦门市溪流养护实施办法》,市财政每年下达2000万河道保洁管养经费,聘请社会化专业管养队伍,或委托国有企业施行“一把扫把扫到底”河道管养模式,承担全市9条溪流465公里河道保洁管护任务,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和杂草丛生的“四无”目标,市人大、政协给予河道管养“花小钱、办大事”的高度肯定。二是打造幸福河湖示范点。如筼筜湖、五缘湾湿地等近岸海域海水内湾景观湖泊整治示范点、海沧新阳主排洪渠黑臭水体治理示范点、集美区许溪、同安东溪五显段(湿地)、翔安区九溪生态河道治理等,持续满足人民群众观光、休闲等亲水需求。
(六)深化拓展“向水聚力”,有效集聚平台要素。一是打造产学研用智库。成立全国首个“河长制研究院”,依托厦门大学科研优势,发挥专家学者智慧,为我市河湖治理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成立厦门市幸福河湖促进会,架设起政府和社会沟通桥梁,吸纳56个来自高校、设计、流域、水库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会员,有力充实治水力量。二是推动全民护水。共聘任64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河长、3名警官、检察官和法官河长、46名“河道警长”、10名台胞河湖长、10名小记者河湖长、200多名社会监督员广泛参与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凝聚起全民爱水、护水、惜水的强大合力。
三、今后推动计划
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夯实河湖长责任,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全链条推进协同治理,加大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加强工业执法监管,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强化水域空间管控,开展河湖“四乱”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实施一批生态补水项目,推进东西溪、杏林湾等重要河湖治理,最大程度减少河湖污染物进入海域,助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扮靓厦门生态底色。
专此函达。
领导署名:林 明
联 系 人:杨雁斌
联系电话:0592-5766891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