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20-12-01-2025-016 主题分类 议案提案
发布机构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文 号 厦农函〔2025〕30号
生成日期: 2025-04-28
标 题: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0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0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0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4-28 11:17 来源: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市商务局:

  《关于发挥优势推动两岸农产品贸易困境局部突破的建议》(第2025110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推动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是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提案提出“充分发挥厦台民间涉农机构经贸桥梁沟通作用”等建议对于促进厦台农业贸易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我局高度重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种业合作,促进厦台种业贸易发展。厦台种业合作起步较早,基础较好。我市聚焦现代种业等特色产业,先后出台《促进厦台农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扶持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发展措施》《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若干措施》《厦门市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两岸种企同等享受支持,助力企业成长。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大陆首家台资国家级蔬菜“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厦台种子企业每年合作引进、选育蔬菜新品种超150个、种子种苗贸易额约5500万元,厦门已成为台湾种子种苗进入大陆的“中转站”。通过两岸种苗贸易带动,全市蔬菜种子种苗年销售额超5亿元(台资企业近1.2亿元),约占全省蔬菜种业的50%。

  (二)加快载体建设,夯实厦台农业合作基础。2019年底,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正式设立,成为省内唯一以种子种苗为核心定位的产业园区,并连续四年在全省闽台农业融合园区建设考核中获评优秀。在此基础上,2024年底农业农村部、国台办批准设立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超3亿元完善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配套,依托核心区辐射效应,周边同步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现代农业设施大棚2000余亩。 目前,台创园核心区入驻台资农企30余家,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300余个、先进种植技术50余项,吸纳台胞创业就业近百人,覆盖种业、果蔬花卉、水产渔业、休闲农业等领域,初步形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种业全产业链,成为两岸种业资源交汇枢纽和华南地区种业展示交易中心。

  (三)开展基层交流,搭建厦台农业贸易平台。一是深化协会联动。成立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种业分会、渔业分会和厦门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依托协会强化与台湾种苗改进协会等团体沟通联系,探索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新模式。二是打造品牌展会。 连续三年在翔安区举办海峡两岸(厦门)种业交流会,2024年参会种企超300家、展示新优品种4600余个;连续两年在同安区举办海峡两岸(厦门)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大会,以“良种·良法·良品”为主题开展高端研讨,2024年参会两岸专家及企业代表约150人。

  三、今后推动计划

  今后,我局将积极借鉴提案建议,以“种”为媒,以“会”为桥,进一步深化厦台农业交流合作,助力两岸农业贸易往来逆势上扬。

  (一)构建种业创新生态,共筑两岸种业高地。积极主动对接台湾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种子种苗企业,强化研发、育种、种苗、销售、展示展览等种业全产业链支持力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扩大两岸种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以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核心载体,重点培育高优果蔬、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农业+文旅+三产”深度融合,积极策划一批招商项目、储备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一批示范项目,努力打造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示范样板。

  (三)深化平台联动效能,拓展融合实践路径。积极发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种业分会、渔业分会和茶叶交流协会等平台作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渠道,深化厦台农业产业对接、经贸合作和人员交流,通过办展、办会吸引更多台农台企参与,推动交流成果落地转化。

  领导署名:洪志伟

  联 系 人:李新波

  联系电话:5727127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