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20-12-01-2025-017 | 主题分类 | 议案提案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厦农函〔2025〕31号 |
生成日期: | 2025-04-28 | ||
标 题: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0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0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A类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学习传承筼筜湖先进保护经验 将小微水体治理提高到小微湿地保护修复》(第20255002号)收悉。现将我局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起点,全面推进河湖系统治理,推动小微水体创新治理,探索从山顶到海洋全域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美丽河湖、健康河湖、幸福河湖,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刘春委员提出学习传承筼筜湖先进保护经验,将小微水体治理提高到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结合河湖长制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提案办理答复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高位推动,河湖长制强监管。着眼人居环境提升,着手百姓身边问题,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将小微水体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事项,确定“市级协调、区级调度、镇街实施”的推动机制,强调将全市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监管,作为河湖长制工作向村居延伸的重要手段,要求各镇(街道)、村(社区)负责人担任小微水体的塘(湖)长,在每个小微水体竖立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小微水体整治成效纳入年度河长制考核内容。从组织、机制上确保工作落实,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二)顶层设计,“一塘一策”出方案。一是全市统一规划。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筼筜湖治理二十字方针贯穿于小微水体治理全过程,制定《厦门市小微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全市一盘棋,统筹指导做好治理规划,落实治理措施,划分实施阶段。二是建立一塘(湖)一档。以区为单位深入镇(街)、村(居)开展小微水体摸排工作,掌握全市受污染小微水体的数量、位置、污染源、淤泥、水质等基础情况,对全市530个小微水体建档编号,登记造册,形成一塘(湖)一档。三是制定一塘(湖)一策。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正本清源改造,对335个受污染的小微水体制定一塘(湖)一策,明确任务、治理措施、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从顶层设计着手,强化水体治理系统性,进而抓实抓细小微水体治理。
(三)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施策准。小微水体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我们利用河长制工作平台,通过“截”“清”“修”“绿”等综合措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进行治理。一是“截”。即外防污染,彻底截除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小作坊污水等,全面清除污染源。截至目前,全市完成375个自然村截污纳管项目,673个自然村实施分散式治理,建成分散式处理设施536座,完成率99%,排名全省前列。全市共退养生猪12661场、牛蛙养殖场3862家、规模化禽类养殖1167场、小石材加工厂644家,实现了生猪养殖、牛蛙养殖、规模化禽类养殖退养和小石材加工厂100%清退,加大工业、小作坊排放废水的排查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95%,有效减少污水直排入塘(池)。二是“清”。即内源治理,全面清淤疏浚,对受污染池塘清淤到底(实地),不留淤泥,集中整治明沟淤积导致污水发臭问题,疏浚沟渠。延伸农村垃圾收处体系,定人定时对垃圾和漂浮物进行清捞,全市基本实现小微水体垃圾收处全覆盖。三是“修”。即水体修复,推进水生态治理项目,采用“微生物净化、水生植物修复、曝气复氧”多种生态技术相结合,提高池体修复能力。如,何厝社区乡愁文化园池塘通过放置曝气机,增加水体融氧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四是“绿”。即美化提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河道、池塘进行绿化美化,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将塘(池)岸边修建为休闲公园、慢行步道,打造新店街道大宅厅花驿站、后亭村公池、澳头社区怀远湖等80余处小微水体景点。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我市完成200多个受污染小微水体治理,大大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发挥出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让群众休闲有了好去处。
(四)长效管护,多措并举创新多。本着“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强化小微水体长效管护,以镇、村为主体,市、区统筹推进,建立日常维护管理机制,落实养护经费和人员配置,探索实行按片区打包,聘请专业团队统一管养;或纳入村庄保洁,鼓励群众通过投工投劳参与管护等。创新推出小微水体“评星”管理机制,对小微水体的水质、外观、治理、管理、功能、社会价值和持续优化等七个项目综合打分,并结合附近民众的具体评价,逐一评定星级小微水体,评定结果在微信公众号和水体公示牌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星级高、治理到位的进行推广宣传,在财政资金补助上给予奖励,对星级较低、整治不到位的进行通报。
三、今后推动计划
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夯实河湖长责任,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全链条推进协同治理,持续推进小微水体管护,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推进厦门生态文明再创新业绩、再上新台阶,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河湖生态效益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专此函达。
领导署名:林 明
联 系 人:杨雁斌
联系电话:5766891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