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20-12-01-2025-020 主题分类 议案提案
发布机构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文 号 厦农函〔2025〕36号
生成日期: 2025-04-28
标 题: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6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6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6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4-28 11:32 来源: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陈和同代表:

  《关于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第006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一村一品”工作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式,是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您深入调查研究,客观分析我市乡村发展现状提出推动产业用地布局优化、完善配套设施等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您沟通建议办理情况,并会同市文旅局等多个协办单位,认真做好答复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用地保障。一是推动产业用地布局优化。2023年,市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联合出台《厦门市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方案》(厦资源规划〔2023〕215号),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休闲观光旅游、电子商务、种源研发生产、科普及配套设施等混合融合的产业用地需求予以支持,保障“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破解乡村产业项目“用地难”问题。二是村庄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布局。2023年,市资源规划局印发《厦门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厦门市村庄规划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村庄规划应结合村庄自然环境禀赋、特色资源要素、现实产业基础和发展诉求,以稳固农业生产功能、创新服务功能、激活乡村地区经济活力为目标,借助数字赋能、文化赋能,提出一二三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策略路径,明确项目内容、位置和规模,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二)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市场空间。一是强化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提升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024年,全市累计进行近4万场农产品相关直播,商品上架80余万次,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64.6亿元、同比增长35.4%。二是助推农产品线下销售对接。主动牵线农企对接,帮助东寮豆干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对接夏商营养餐公司、夏商民兴超市生鲜食品采购,并与夏商集团合作建设全市“一村一品”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平台。目前夏商集团已与路下村、军营村、白交祠村等“一村一品”专业村开展合作,拓宽“一村一品”农产品线下销售渠道。三是开展“一村一品”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专业村2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6个。在市级专业村的评审认定过程中,邀请来自种植、植保、农经、检测、乡村休闲旅游等多领域专家,围绕种植技术、生态环保、产品检测、品牌打造、建设运营等多方面指导申报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三)补链延链强链,发挥集聚效应。一是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引育。举办厦门市现代农业企业协同发展交流暨现代农业招商推介会,全市6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13家金融服务机构领导等180余人参会,有力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共进发展,补强补齐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等产业链,促进“一村一品”三产融合发展。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食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挖掘“一村一品”产业潜能。如推动魔饮咖健(青岛)有限公司、燕之初集团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厦门,涉及总投资额11亿元,累计协调解决企业工业用地50亩、生产厂房约6000 平方米,预计相关农产品加工可实现年产值超22亿元。三是以乡村民宿带动农文旅融合。鼓励条件较好的民宿业主通过提升改造参与等级评定工作,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的优质乡村民宿,促进厦门乡村民宿品牌化发展。指导旅游重点村,特别是隘头村、莲花社区等乡村旅游特色村,积极发展民宿产业。着力打造民宿聚集片区,完善吃、住、行旅游配套要素,强化乡村旅游产业链。

  (四)整合农文旅资源,助推“农文旅+体艺”发展。一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市文化旅游局制定《厦门市美育村培育工作方案》,遴选一批人文环境好、文艺资源丰富、旅游配套完善的乡村,重点突出“一村一品”村,通过开发一批艺游路线、推出一批特色产品、打造一批品牌特色村等一系列举措,整合优质文旅资源。目前,我市已有顶村村、军营村等14个村获得“金牌旅游村”,其中8个村为“一村一品”专业村;青礁村、军营村和澳头社区获评“全国旅游重点村”,其中1个村为“一村一品”专业村。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厦门文旅融媒体在重要节庆活动期间,策划推出厦门近郊乡村游攻略和系列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介集美田头村、双岭村和同安军营村、翔安大宅等“一村一品”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策划各类乡村特色农文旅推广活动,如每年定期举办大宅火龙果文化旅游节、蔗内米粉油菜花旅游节等。三是开展乡村体育品牌赛事。市体育局以厦门市村居篮球赛、近邻(社区)运动会等品牌赛事为载体,推动体育赛事与乡村文化、旅游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同安越野赛等体育活动,串联乡村文旅资源。赛事期间,市体育局与市文化旅游局联动协作,推介乡村美食、旅游路线,以赛促产,引客下乡,以体育带动农文旅消费增长。

  (五)提升村容村貌,完善配套设施。一是编制专项规划。市文化旅游局编制《厦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并印发岛外各区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统筹完善全市乡村旅游产业要素,加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系列化精品化乡村旅游产品,为打造厦门乡村旅游升级版,明确长远目标,引领发展方向,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同安区汀溪镇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指导翔安区新圩镇和内厝镇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海沧区赤土社区游客中心建设和旅游厕所新(改)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向常态化。通过村庄清洁行动、房前屋后整治提升、五个美丽建设等工作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农村道路、饮水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一村一品”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1.食品加工条件受限。受村民技能水平、生产空间等客观条件限制,部分“一村一品”产业的副食品加工模式为传统小作坊加工或村民个人生产,无法取得“SC”认证,产品无法在商超等场所销售,不利于三产融合发展。

  2.产业类型较为单一。我市“一村一品”专业村中,以乡村旅游、研学等服务业为品牌的村仅有海沧区莲花社区,一、三产的结合程度较低。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用地保障。持续关注并保障“一村一品”三产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强化镇(街)互动,进一步摸排辖区乡村产业发展项目用地需求,指导项目编制可研报告,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落地性。

  二是发挥示范效应。持续开展“一村一品”培育,根据村(居)特色资源禀赋,培育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鼓励“主导产业基础好、融合发展潜力高、联农带农作用强、特色产品品牌响”的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称号。

  三是升级农业产业链。加快推动食品加工、物流等领域企业落户厦门,放大集聚效应。持续促进各村与食品加工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产业对接,推动各“一村一品”专业村申报“SC”认证。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以乡村旅游、研学等服务业为品牌的“一村一品”产业链。

  四是打造农文旅品牌。加快建设镇街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和旅游标识标牌,培育创建国家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金牌旅游村”“美丽休闲乡村”“美丽休闲农业点”,让乡村旅游拳头品牌多点开花,串点成面、形成旅游目的地集聚效应。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伟文

  联 系 人:吕宏途

  联系电话:5727263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