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20-12-01-2025-027 | 主题分类 | 议案提案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厦农函〔2025〕50号 |
生成日期: | 2025-07-03 | ||
标 题: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1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1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A类
陈一鸣委员:
《关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的提案》(第2025101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对我市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沟通交流意见,认真做好答复办理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塑品牌,深挖“一村一品”潜能
挖掘各区特色农业资源,结合“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打造乡村特色农业品牌,强化IP形象塑造,逐步形成乡乡有“品味”、村村有“性格”的品牌效应。2025年,我市新培育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各区也积极盘活乡村景观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着力串珠成链,结合当地农业品牌建设,配套策划举办各类乡村特色农文旅推广活动。如同安区蔗内村依托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蔗内手工米粉打造“蔗内米粉”品牌,并与油菜花海有机结合,举办油菜花米粉文化旅游节,多次在央视宣传报道,带动品牌发展。同安区三秀山村将“一村一品”山药产业与苏颂文化有机结合,举办苏颂山药采摘节,通过山药采摘、山药制品展示、主题研学、三秀山春韵养生宴等活动,擦亮山药品牌。
(二)促融合,激活乡村经济动能
借助新质生产力整合农文旅资源,助推“农文旅+体艺”发展。一是鼓励休闲农业创新升级。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引入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开发亲子研学、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多样化项目。如同安区上陵村引入民企,成立合资公司,深入挖掘村庄发展潜力,打造多主题研学项目,不定期举办乡野生活节、户外运动节、莲花褒歌节等活动,建设“休闲农业+田园体验+农林研学+主题节日”乡村休闲旅游点,打造美丽休闲乡村,实现农文旅研的有机结合。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各区结合一产特色资源,开发田园观光、非遗体验等新业态,引入二产,开发三产,形成三产融合的闭环产业链。如翔安区后亭村以“后亭紫云鹧鸪”作为特色产业,构建了集鹧鸪“孵化-养殖-生鲜-预制菜-餐饮店”的生态产业链,探索发展鹧鸪产业亲子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重创新,发掘优质农旅项目
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吸引高校、台青等团队参赛发挥创意,助力乡村文创发展。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人社局等八部门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厦门市选拔赛,比赛围绕“三农”领域,遴选出一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项目。其中,乡村振兴赛道项目“田头农文旅”荣获专项赛道三等奖。同时,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人社局选送项目参加第六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选拔赛,“田头农文旅”项目荣获二等奖。
(四)建平台,引领农旅数字转型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农旅资源数字库,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市农业农村局打造农文旅品牌IP“厦乡趣”,建设“厦乡趣”智慧服务平台,平台集成全市引客下乡活动资源、客群资源、线路资源和宣传资源,有效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各区也通过微信小程序、H5页面等工具,积极搭建本地农旅资源网上平台。如海沧区东孚街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天竺山下”东孚乡村旅游官方平台,汇集乡村文旅资源,为游客提供线上信息查询、地图导航、网络购票等服务;同安区发布同安区采摘地图,涵盖全区六十余个果蔬采摘点,并注明果蔬种类与采摘时间段,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五)聚英才,赋能科技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紧密围绕我市“三农”发展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024年共培训高素质农民2684人次,内容涉及乡村旅游、农业生态环保、美丽庭院提升、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电商等多个专题。培训不仅提高农民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更拓宽农民思维理念,进一步推动乡村多业态创新融合。二是组建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同安区以驻村博士选调生为核心,整合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队、各镇(街)及相关部门资源,探索组建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强化多级联动,通过把脉问诊,厘清村庄发展优劣势,并利用各自擅长领域,提出建议方案,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足,部分村落缺乏吃住行游购娱设施,乡村停车场相对缺乏,影响市民游客的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和消费意愿。
2.行业专业人才不足。我市城镇化率较高,农民进城务工普遍收入更高,由于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等客观条件限制,愿意返乡在乡的农村乡土人才、各行业带头人才不多。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打造乡村特色品牌。结合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和精品村的建设,深入挖掘资源特色,在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厦乡趣”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发布+集中宣发+归集客源+客户反馈+用户分析+数据决策”全链条闭环,开发乡村游“热力图”,做好乡村旅游游客大数据分析,为产品和线路的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落实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复合型人才。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伟文
联 系 人:吕宏途
联系电话:5727263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