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20-12-01-2025-029 主题分类 议案提案
发布机构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文 号 厦农函〔2025〕54号
生成日期: 2025-07-03
标 题: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5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5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5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03 13:34 来源: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刘震委员:

  关于《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与城乡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2025105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您提出的《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与城乡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我市帮扶机制不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项目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完善帮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和产业发展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下一步推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您沟通交流,深入探讨挂钩帮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等关键问题,并会同市委组织部和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执法局等部门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对谋划推进我市“三农”工作、以城乡融合发展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三农”工作汇报,到农村基层和重点建设项目调研,常态化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压实从市到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市委乡村振兴办落实“每月一调度”等工作机制,召开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确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点24个,出台《关于厦门市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集体收入相对薄弱村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派第二批24支驻村工作队,建成预留发展用地项目86个,推进10个新型集体经济试点村项目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精品示范提质扩面。印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具有厦门特点乡村振兴之路的工作方案》,完成全市193个村(居)科学精准分类,加快推进1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12个省级示范镇村、30个市级精品村、10条精品动线建设,实施项目220个、完成投资3.41亿元。5个案例入选全省乡村振兴机制创新优秀案例,6项乡村振兴模式路径、30个实操案例获全省交流推广。二是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围绕现代种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农业建设等领域,谋划补短板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发改委农业专项和农业行业基础能力建设专项,推荐中厦蔬菜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国家数字畜牧业(生猪)创新分中心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推进(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种业中心二期农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市蔬菜种子种苗年产值超5亿元,约占全省50%。三是城乡设施一体建设。围绕农村公路、供水改造、水利设施、通信设施、电力设施五大领域,形成建设项目清单,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全市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公交率100%,自来水普及率超95%,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实现农村地区5G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光纤100兆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全市所有建制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四是城乡服务优质供给。城乡学校100%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或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推动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全市2100家定点医药机构遍布社区和乡镇,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医保服务一体化。16家农村幸福院通过省五星级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在全省率先实现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三)强化要素流通,推动城乡资源共享。一是强化人才支持。持续迭代选派科技特派员助力,目前第六批“下派制”科技特派员已完成下派。选派的科技特派员灵活对接各区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政策宣讲、培训科普、推广新品种。截至2024年,共立项34个载体项目,涵盖助力村级集体经济、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等六个方向。二是强化多元投入。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涉农资金“大专项+竞争性分配”机制,强化“财政政策+金融工具”运用,设立担保规模6亿元的农业信保基金,采用信用、保证的担保方式,支持一二三产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关联个人的流动资金贷款;设立投资规模1亿元的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基金,采用“直投项目”模式,重点投向乡村振兴领域。三是强化用地保障。出台《厦门市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方案》,强化规划引导,统筹产业布局,农村一二三产业可在园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和农村聚居点外合理布局,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指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合理选址。新供应发展用地6.54公顷,建筑面积24.49万平方米。

  (四)规范执法增效,赋能乡村善治。一是清理整治。对不宜设置“摊规点”的路段、区域,采取严格劝离流动摊贩、规范店家经营、清理违法设施等措施,强化现场市容秩序的常态管理。对设置不合理的“摊规点”进行改造提升,完成改造提升后按相关规定纳入正规市场管理。二是合理设置“摊规点”。对具备设置“摊规点”的路段、区域和允许适当跨店经营的,严格管理。同安区城管执法局先后5次到同翔指挥部协调夜市用地相关事宜,在陈前路西侧地块(约2000平方米)设置埔后幸福夜市,由埔后村和厦门缘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截至目前,埔后幸福夜市设置的97个摊位已出租80个;夜市外围设置摊规点摊位60个,已全部租满。三是加强监管。对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在非道路的固定场地经营、非新增的、管理主体明确的点位,加强监管。2024年9月以来,按照“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有关部门开展了5次大型联合整治行动,整治效果显著。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完善帮扶机制。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挂钩帮扶集体收入相对薄弱村工作,调整优化85个村为组团帮扶对象,选派第二批24支驻村工作队。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巩固和加强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支持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我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扶持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做好2025年度新扶持项目的评审、推荐工作。

  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完善农村公路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市政供水保障能力,深化农村“双千兆”网络建设,强化农村电网供电保障。推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多渠道增加养老供给,兴办养老机构。推动智慧农业科技装备供给与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接。推动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三是加大投入保障。优化涉农政策体系,用好农业科创基金和农业信保基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涉农竞争性分配机制,巩固提升涉农竞争性分配实施成效,提高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水平。

  四是提升执法水平。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对流动摊贩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劝导占道经营以及联合执法。同时,鼓励“摊规点”成立自治组织,引导摊贩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共同维护“摊规点”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

  领导署名:王伟文

  联 系 人:郑建军

  联系电话:15860818181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