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20-12-01-2025-032 | 主题分类 | 议案提案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厦农函〔2025〕58号 |
生成日期: | 2025-07-03 | ||
标 题: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2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502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A类
民建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构建我市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与科学化机制的建议》(第20255028号)由我局、市生态环境局、文旅局分别办理。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和质量安全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该提案提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意见建议,对我市积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贵界别活动小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提案答复办理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印发《厦门市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和《厦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工作方案》,编制《厦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定额投入推荐表》和《厦门市水源保护区主要果树化肥定额投入推荐表》,重新修订《厦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作物绿色种植技术简明手册》,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实施有机肥应用替代,减少化肥投入。在水稻、甘薯、蔬菜等种植基地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建立病虫监测点,指导农户在关键时间做好病虫害防治。每年举办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培训、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农药科学安全技术等专题培训,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2024年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6.11万亩次,推广应用有机肥23.02万亩次,全市农用化肥使用量比2023年减少2.17%、农药使用量比2023年减少3.17%。
(二)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厦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要求、建设监管和管护利用等方面,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的通知》和《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等工作的通知》,具体指导项目储备、设计质量、评审立项、质量监管、项目验收、上图入库、建后管护等环节,推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提质增效。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4万亩。
(三)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发展。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采购先进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绿色农业产品。目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1家,有机农产品认证5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等合作机制,推动绿色农业向二产、三产延伸,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四)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印发《厦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和《关于引客下乡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优化整合自然风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特色农业资源,发掘休闲农业新业态,延伸农文旅产业链。依托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消费,策划举办各类乡村特色农文旅推广活动,进一步扩大IP影响力,促进消费升级。深入挖掘本地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持续开展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推介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打造农文旅品牌。2024年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安区莲花镇上陵村、五显镇四林村,海沧区海沧街道古楼农场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持续推进农业绿色种植。实施科学施肥增效行动,因地制宜制定施肥指导建议,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无人机追肥等高效施肥模式,推广秸秆还田、水旱轮作,豆科轮作套种等技术。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建立生态友好型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行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从“替、精、统、综”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强监测预警,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推进科学用药增效控害。
二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永久基本农田要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厦门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保险工作方案》,强化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
三是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落实《厦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方向。以《关于引客下乡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为指导,加快构建“农文旅研”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领导署名:王伟文
联 系 人:李新波
联系电话:5727127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